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

《公義天平》南鐵悲歌——從市府誤導民間版工法談起

來源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aiNanCityNews?fref=photo
公義天平》南鐵悲歌——從市府誤導民間版工法談起         文 / 吳信達   圖 / 南鐵青年

如果,政府連在網路上找得到的資訊都可以指鹿為馬,那麼,究竟還有多少說不清楚的真相是我們尚未發現與了解的?當代議士無法站在人民的立場監督政府時,面對國家機器的殘暴,人民是否還有其他選擇?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每當路過青年路平交道,看著那掛了許久的抗議布條在空中飄盪,心中有許多無奈與沉痛的感覺,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一案,究竟,我們要等到何時,這些布條才不再是城市景觀的一部分呢?

個人開始關注南鐵東移一案,是在2013年2月6日的「工程技術論壇」之後。印象中,有與會的學者建議政府應該多辦幾場像這樣的論壇,也有學者直言:當有人自身不是工程專業時,可能也不懂民間版工法與「鐵改局」工法之間的攻防,所以應該請真正地公正第三方專業人士來判斷。更有學者犀利地指出:雙方都宣稱他的方案比較好,那麼請問雙方,這些數據是怎樣被計算出來的?因為很明顯的,兩邊的資料都兜不攏。

換言之,工程技術論壇在結束之後,在場的40多名學者,提出更多的疑問,而並沒有凝聚出一個那個版本比較好的共識;更不用提到鐵改局的官僚心態,一直閃避核心的提問問題。那麼當市府宣佈採用中央的方案,而不採納學者提出的第三方的判斷機制時,這讓我更看不懂這場工程技術論壇的用意在哪了。

如果,開始有市民覺得民間版的工法有值得討論的地方,至少,就是這場工程技術論壇的驕傲。無奈,從工程技術論壇之後,不但政府沒有找第三方專業來評估這兩個方案的可行性、必要性、與居民的最小損失。反而開始「錯置」民間版的資訊,在透過媒體大力放送,刻意製造民間版工法的不專業,這實在是違背當初在工程技術論壇時學者的良心建議。

這些「誤導」並不容易被察覺,在資訊不對等之下,自救會的聲音無法被廣大的民眾聽見。所幸最近有許多善心人士開始幫忙整理資訊,以下就用少許的篇幅,跟各位關心這個議題的公民來分享,究竟政府在那個細節刻意誤導民眾。

一、民間版不會動到西側
民間版一開始在設計時,就絕對不會徵收、徵用、或是拆遷西側民地。但是,政府卻一直刻意誤導民間版會動到西側,讓人感到萬分無奈。

二、軌道中心距離究竟為何?
鐵軌有兩條,一條北上、一條南下,這兩者之間需要的距離,就叫做軌道距離。軌道距離太小,當兩輛列車交會時會有相撞的危險,或是會產生風壓而影響列車的穩定性,所以當速度越大時,或是軌道本身有一些曲度時,距離也會大一些。但是就專業來講,這個距離並不是從軌道的邊緣開始量測,而是從兩個軌道的中心點開始量測,所以叫做「軌道中心距離」。

然而莫名的是98年核定版的資訊,這個值是 4.11m,民間版也沿用這個規定。據我所知,台中的鐵路高架也是 4.11m, 但是鐵改局卻在工程技術論壇裡面宣稱:這個值是 4.5m,還說全台都一樣。但如果我們去查閱在101年2月29日修正的《鐵路修建養護規則》第六節29條,就會發現:

車站外兩毗鄰軌道之中心線距離,軌距一千零六十七公厘者,應在三公尺七十公分以上,三線以上並列之軌道,其中心線距離之一,應在四公尺以上。

我想,這不需要專業知識,也應該知道只要 4m 以上就是合乎法規的吧?那麼鐵改局宣稱:「民間版軌道中心距離 4.11m 不符設計標準4.5m」的說法究竟是依據那一條法規而來

三、連續壁,側牆、複合牆?
什麼是「連續壁」?簡單來說,就是在要施工的地下範圍外方直接施作一道地下隔離牆,杜絕土方崩塌以及滲水的危機,讓地下開挖工程不會受到連續壁外的環境影響。而在施工後,連續壁也直接成為地下室的外牆,成為主要的結構體。因此,連續壁無論是結構或是防水上的品質,也成為工程品質的重要因素。

而在鐵改局的版本裡面,除了連續壁之外,還多了一個側牆,為的是要放置相關線路、設備或是設施,故還需要 90cm 的厚度。而民間版在這裡更進一步,把側牆與連續壁做結合,加強結構體,故稱之為「複合牆」而寬度最多設計到 50cm。複合牆早已是普遍且成熟的工法,台北捷運的南港線、板橋線、土城線、淡水線、新店線、中和線,皆有使用複合牆來施作。

或許大家會覺的很奇怪,如果複合牆比單純的連續壁好,那為什麼鐵改局不採用?因為在工程技術論壇的時候,鐵改局的回答是:「鋼筋續接器放不準」。就此,王偉民工程師就直接回應:「鋼筋續接器要放準很容易,只需導溝、組筋、吊掛依規範施作,續接器自然能放準。」我本人也不是工程專業,但我好奇的是,如果台北捷運做的到,民間的工程師也做的到,那為什麼鐵改局卻做不到?

四、市府需要考量鐵路的軌道切換問題嗎?
民間版的工法,需要從現行軌道移到臨時軌,而當地下結構體初步完成時,再把臨時軌搬回到現行軌的位置,當地下永久軌完成後,再把路線遷移過去,總共需要搬移三次。而鐵改局的版本,因為是直接在東側下方構建地下永久軌,因此線路只要切換一次。因為這個理由,市府宣稱民間版的工期絕對會延長,但問題是,軌道切換應該是鐵改局的專業,而不是市府工務局的專業吧?

鐵改局南工處曾經出版了一版書叫做《極限切換》,在裡面炫耀了如何在10個月內完成15次鐵路切換的秘密;華視新聞雜誌,也曾經對於鐵改局南工處的極限切換做了一篇報導。高雄段在2012年5月26日那晚,也進行了臺鐵史上最大規模的鐵道切換,在八個小時之內,要把整個火車站的站場路線從前站切換到後站,裡面包含三個月台、七條軌道,連帶高雄站北端、南端及站外的東正線和西正線,都必須在早上第一步列車出發前同步切換完成。台鐵工務人員,甚至已換心手術來比喻,只不過不是單純置換一顆心臟,而是把心臟從左邊換到右邊來。民間版的鐵路切換,是否有比高雄段還複雜?

如果,政府連在網路上找得到的資訊都可以指鹿為馬,那麼,究竟還有多少說不清楚的真相是我們尚未發現與了解的?而當代議士無法站在人民的立場監督政府時,面對國家機器的殘暴,人民是否還有其他選擇?當我們在吶喊著「天佑台灣」時,期待,上蒼能眷顧受苦受難的百姓。同樣有許多在從事社會運動的人,我們皆堅守同樣一個價值:不信公義喚不回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