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8月15日 星期一

1110723-SCA咖啡基礎入門班

 

離上課考試結束大概間隔了3週,111/8/15日收到SCA的郵件通知,電子證書可以下載了。不過我總覺的在資訊化的時代,核定通過到產出電子檔應該是很快的事才對。

再聊聊基礎班給我的啟發。首先個人接觸咖啡快二十年,從國中時期喝三合一、出社會接觸熟豆(買磨豆機)、學沖煮(手沖、義式、塞風、摩卡)、手網烘到小型電熱烘豆機。多數知識由書本、Youtube摸索、學習,未接觸過正式咖啡課程,因此對咖啡分類、產區、風味並不會去留意,只會從豆名去認定豆的風味,原來豆名跟風味不一定有關連,課程之後,我把書本再拿起來翻一次,把以往忽略的產豆國、產區再檢梘了一次,間接似乎又上了一次地理課,原來"肯亞"在非洲、"伊索比亞"也是非洲.....

決定咖啡豆風味主要因素為 產地、種植海拔、處理法,只要掌握這三個資訊,對風味的判斷就不會差距太遠。

再來是挑生豆時,有哪些豆子是建議挑掉的,精品豆跟商業豆的標準如何定義等,不是所有蟲蛀的豆子都非得挑掉。

後半段的課程有參加儲豆環境、溫控,最難忘的是某個倉儲內的「葡萄乾」香味;烘豆體驗(KapoK 500 烘焙機,據說二手也要十三~四萬)。

最後的測驗,是簡體中文,部份題目語意可能不太好理解,但專心的上完課、掌握重點,很容易通過哦。(對平日有在鑽研咖啡知識的,就更不是問題囉)

這門課以及未來課程、咖啡設備(沖煮、烘豆機)費用,說真的一點都不便宜,也許要成就這些學問、器材所花的費用,可能超出人生後半段喝咖啡的成本,現在市面上熟豆、掛耳等品牌眾多,多數人對咖啡的風味,仍只能用"香"、"酸"、"苦"來型容,以中高價精品豆而言,市場似乎還是被現實限制住了,有多少人願意每天走進咖啡店,喝1~2杯200左右價位的咖啡呢?未來如果真的要走入這行,得思考異於目前的商業策略以及品嘗思維。現在,就不斷的學習、摸索、分享、觀察,先讓自己進步再說。




 



 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